摘要:当前正值国家数据局组建,“数据二十条”政策落地与数据要素市场改革的关键时期,艾利艾智库就此举办系列调研访谈活动。调研发现,当前产业与学界广泛呼吁政府部门加强工作协调,推动配套政策落地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尽快弥补数据领域基础理论研究不足,为政策落地提供坚实支撑,重视解决“数据确权”与“数据割裂”等数据市场难点、堵点问题。
一、政府部门宜加强工作协调,为数据要素发展形成强大合力
1.强化顶层机制设置,尽快破除阻碍数据流通的各类壁垒
通过调研访谈发现,当前数据要素市场治理仍存在部分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问题。对此,一是建议设置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专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本领域的政商沟通机制。二是建议尽快破除部分政府部门中存在的数字壁垒,尽快设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存储与流通标准。三是可酌情考虑开放更多基础数据供全市场共享。
2.强化各部门沟通协调,避免政策执行的“合成谬误”
有专家指出,关于大型互联网平台中“具有公共属性”的数据利用问题,不同部门的法律法规有不同的看法和定义,这给业界理解和评估我国数据政策带来一定的难度。亦有企业指出,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经济发达地区对数据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当前“东数西算”工程客观上拉长了物理距离、增加了数据交互、使用延时,增加企业成本,希望政策之间加强融合统筹。有投资界人士认为,数据业务发展需考虑与其他领域监管要求相结合,以数据中心建设为例,此类项目要配合国家“双碳战略”、符合电力能耗等各类指标,这些方面如何规划,将影响业界的投入水平。
二、统筹安全和发展,细化数据交易安全合规机制
1.企业肩负的安全责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发展需求
有数据运算、存储服务商企业指出,企业只承接委托方的数据保管工作,无权也无法接触委托方数据,但是仍然要与多个政府部门分别签署安全责任书,权力与义务并不对等,也存在重复管理的问题。还有企业谈到,当前监管对数据安全问题的处置不仅会追究数据泄露者的责任,还会追究配套服务商的责任,这导致部分服务商往往不愿意将自己掌握的数据放到市场中流通。且当前对于数据安全领域的监管“政出多头”,标准不一,企业在经营中往往对于遵循哪套标准“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发展需求。
2.数据跨境安全合规问题需尽快解决
有企业指出,当前外国“长臂管辖”问题愈发突出,导致其不敢在海外接触更多合作商,亦不愿吸引海外资本入场,借此规避“长臂管辖”。同时也有企业提到,出口产品与服务产生的数据往往会面临“双边合规困境”,即数据回传国内会被外国审查,在境外存储则违背国内数据安全法规。此外,许多企业在调研中反映,当前国际形势恶化,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华打压加剧,这给企业海外经营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特别是数据跨境安全合规问题,仅凭单个企业难以应对潜在的困境,因此企业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三、重视数据权属问题的政策走向,服务数据治理领域的复杂实践
1.宜尽快细化和完善数据分域、分级、分类管理体系
有学者指出,目前有关公共数据划分最大的争议就是,无法明确划分大型企业或互联网平台产生的数据是否参照公共数据管理,这也会带来市场主体相关业务的预判性调整。也有声音指出,应当尽快细化和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平衡好数据分级分类和数据安全应用,在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将更多数据投入市场流通,刺激整个数据要素市场繁荣。
2.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数据二十条”有关产权权属及其相关利益分配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数据产权归属与交易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是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各相关主体如何划定数据权属、数据使用权是否按照百分比划定等问题,亟需有关部门予以进一步明确,并在后续上市交易时尽快形成一套各方公认的利益分配标准。
四、弥补数据领域基础理论研究不足,为政策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1.学界指出当前数据要素相关理论研究仍有不足
有学者认为,目前关于数字经济、数据流通等数据基础理论存在空缺。一是缺少明确的数字学科,交叉领域研究能力不足。无论是计算机学科、统计学科、法学学科,仅是以各自的视角推动数据学,还没有建立“数据科学”知识体系,对数据本质规律的认识、概括和归纳存在不足,不同学科间交流时也很难。二是关于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缺失。数字经济基础理论是什么,数据流通的障碍有哪些,数据流通困难、交易成本高企的原因等问题,还没有完备的经济理论能够回答。
2.数据要素定价问题亟待解决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数据交易价格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容易导致业界对数据收益预期的判断出现偏差。因此,建议加强成本、收益等数据价格基本理论的研究,围绕有关行业和重点企业成本变化、企业交易盈亏平衡点、边际成本等数据交易规律趋势开展科学的评估,为数据交易价格政策提供基础性支撑。此外,数据领域的价格构成要素以及后续的价格跟踪监测机制,成本调查核算机制、干预调价机制等价格管理机制同样需要通过情况摸排、科学梳理。
五、建议尽快完善产业法规支撑,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1.部分数据企业担忧制度建设跟不上数据市场发展
一是担忧日常生产经营产生的巨大数据纳入流通后会给动态监管带来挑战,进而导致交易效率受到影响。二是担忧企业面临数据安全问题中的权责不对等和双重监管压力,且高额的数据存储、交易成本将挤占企业盈利。三是担忧国际政经大环境给企业不断带来不确定性,期盼政府在企业面临长臂管辖、海外安全合规等问题时给予帮助指导。
2.有专家提议尽快完善数据产业法规支撑体系
一是建议制定数据产业成本分摊与核算机制,完善数据资产交易的制度准备并推动各地数据交易互联互通互认。二是建议尽快解决医疗、智能驾驶等专业领域数据权属界定问题,打通专业数据的权属困境。三是建议后续立法过程中同步制定优惠政策,打破数据流通壁垒,提高民企参与热情,降低民企运营成本。四是建议形成长效发展激励支撑机制,通过适当补贴扶持数据要素型企业长足发展。
六、专家及媒体聚焦国家数据局组建,期待在数据要素市场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专家学者建言国家数据局工作方向
一方面,有专家建议国家数据局将数据分级、分层统筹管理,不要试图一下就把数据资源的事情全部“管”起来。另一方面,也有专家期待新部门对数据所有权和交易的问题予以制度性的回应,要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
2.媒体期待国家数据局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新闻网评论称,当前数据交易面临“确权难、定价难、供给难、合规难、应用难、监管难”等问题,应构建数据交易流通治理体系,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同时解决公共数据开放太少,产业数据共享太弱,市场不发达等问题。网络媒体36氪呼吁国家数据局理顺当前数据交易的管理机制,解决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数据割裂”问题。
围绕国家政策、国际局势、重大事件、重大问题等选题,艾利艾智库常年通过一线调研、座谈研商以及各类开源信息深度分析,由首席专家牵头,定期发布《研究要报》《信息分析专报》《政策分析专报》《美国战略界涉华动态》《舆论生态专报》《海外要情》等深度报告,为决策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信息梳理和判断建议。需要更多完整报告内容,请电话联系010-68005688, 6800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