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gif


摘要:艾利艾智库近日推出《2022年欧盟经济发展评估与2023年四大关键预判》分析专报,以国际机构和专业组织的最新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欧盟去年一年的经济发展,并对2023年四大关键领域进行预判。报告约1.5万字。

报告指出,2022年欧盟经济呈现“高通胀、缓增长、弱货币”特征,从一个层面表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化。


报告提到,2022年欧盟、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从1月的5.6%和5.1%起步,一路攀升至10月11.5%和10.6%的历史高点,12月分别降至10.4%和9.2%。但欧盟内部通胀并不均衡:保加利亚、波罗的海三国等国的通胀率远超法国、德国等老牌发达国家,并有10个月超过欧盟平均值。探究本轮通胀原因,欧央行自2020年以来的量化宽松策略为需求侧引爆通胀压力打下基础: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020年1月的约4.7万亿欧元,扩张至2022年9月末的8.81万亿欧元,向金融系统释放了巨额流动性。而供给侧方面,俄乌冲突、“北溪”管道被炸,使2022年油、气、电出现暴涨: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3月8日冲至214欧元/兆瓦时,9月29日收187.7欧元,同比涨幅116.7%;2022年1月1日至9月16日期间,欧盟平均批发电价较2021年同期涨幅均超过100%。为应对高通胀,一方面欧央行连续五次加息,将政策利率提至3%;另一方面欧盟各国采取限价措施,为工业和家庭用电提供保护。但这些措施依然无法有效阻止家庭面临的通胀冲击,高通胀对低收入家庭消费能力的侵蚀明显,家庭名义收入虽有增长,但扣除通胀后实际收入下滑。预判2023年,多机构预测欧元区通胀率可能降至5.7%至5.9%区间,2024年降至2.7%至3.3%,但即便到2024年,预测值仍远超欧央行锚定的2%目标。


报告提到,在通胀、加息双重影响之下,2022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速逐季下降:欧盟经济增速自一季度的5.6%一路下滑至四季度的1.8%,欧元区则从5.5%降至2.3%。报告注意到,为防止经济衰退,各国实施了财政刺激和能源补贴措施,为家庭和企业部门提供资助。欧央行统计显示,2022年欧元区为对抗能源价格冲击采取的财政刺激约占GDP的2%。为保证能源供给稳定,欧盟重点调整了能源进口结构,2022年上半年欧盟进口液化天然气(LNG)615亿立方米,占同期天然气总进口比重31.5%,同比大增61.4%。在LNG进口结构中,从美国进口的规模为2017-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的约两倍:1-9月从美国进口LNG占欧盟LNG进口量比重超过42%。展望2023年,多机构对其经济增长前景普遍看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1月30日作出的预测是,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增长为0.7%,显著低于2022年3.5%和3.7%的预测增速。


报告提到,欧元汇率方面,2022年欧元兑美元汇率剧烈波动。2022年初,欧元兑美元约为1.13,8月22日首次跌破1999年12月以来的历史平价,至9月27日时下探至0.96,创20年最低值。原因有四:一是经济基本面疲弱。2022年欧元区通胀压力高企,能源严重短缺,投资者对欧元信心不足;二是国际收支恶化,特别是经常账户出现大幅逆差,令欧元承压;三是欧央行加息迟缓,导致美-欧利差保持在2个百分点;四是资本从欧元区大量流出。展望2023年欧元汇率,依然会呈弱势调整,最新数据表明,美国通胀粘性较强,美联储加息节奏存在较高不确定性,若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欧元依然有走弱风险。


报告认为,2022年欧盟高债务国的主权债务风险有所缓和,但2023年欧央行紧缩计划有可能加剧欧洲债务风险。欧央行为紧盯通胀的单一目标制央行,已选择稳通胀而暂时放弃金融稳定,且决定于一季度后开始缩表:将以每月最高150亿欧元的速度,减持此前通过资产购买计划(APP)买入并持有的资产。而欧洲债务风险的稳定,仍需依赖欧央行的货币宽松条件,欧央行对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债务压力国的债券购买覆盖率已达到129%。因此,如一季度后欧央行彻底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必将持续推高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债务压力国的国债收益率,并使其财政融资更加困难,主权风险进一步上升。

围绕国家政策、国际局势、重大事件、重大问题等选题,艾利艾智库常年通过一线调研、座谈研商以及各类开源信息深度分析,由首席专家牵头,定期发布《研究要报》《信息分析专报》《政策分析专报》《美国战略界涉华动态》《舆论生态专报》《海外要情》等深度报告,为决策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信息梳理和判断建议。需要更多完整报告内容,请电话联系010-68005688, 6800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