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艾智库近日推出《全球粮食安全态势评估与2023年前景预判》分析专报,评估了全球粮食安全态势,并预判2023年前景。报告合计约1.8万字。

报告指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5月3日发布报告,由于地缘冲突、经济冲击和气候灾害等因素,2022年约有2.58亿人急需粮食援助,比2021年增加6500万人,已连续四年上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据此强调:“冲突和大规模流离失所的情况,继续推动了全球饥饿问题、贫困和不平等的加剧,气候危机和自然灾害也造成了粮食不安全。”而两天后的《黑海谷物倡议》初步协调会议谈判陷入僵局,俄罗斯、乌克兰等多方代表没能达成新协议,粮食供给的不确定性未获改变。

报告认为,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艾利艾智库梳理国际权威机构和组织最新报告和统计数据,归纳分析2022年以来的全球粮食安全态势,发现四大特征:

一是谷物产量减少1个百分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测,2022年全球谷物产量为27.85亿吨,比2021年减少1%。主要谷物产区中,产量最高的亚洲同比减少0.44%,欧洲减少6.62%,非洲减少4.36%,美洲增长0.63%;油料作物产量预计为6.545亿吨,同比增长7%,达历史最高水平;食糖产量1.796亿吨,同比增长2.57%;肉类产量3.601亿吨,同比增长1.22%;乳制品产量9.299亿吨,同比增长0.55%,为过去20年最低增速。

二是谷物进出口波动明显。FAO预测数据显示,2022/2023农业年世界谷物出口量前十国家和地区出口量明显波动。其中,增幅在两位数以上的包括:巴西增58.97%、加拿大增39.13%、俄罗斯增15.99%、泰国增14.63%;减幅在两位数以上的包括:印度减27.7%、乌克兰减18.11%、阿根廷减13.71%、美国减12.46%。

谷物进口前10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占6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7个。其中,欧盟增17.14%;减幅在两位数以上的有:中国减15.53%、伊朗减15.28%、土耳其减14.29%。

三是三个因素冲击粮食安全。1、地缘冲突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冲击。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俄乌冲突可能会使2022年至2023年营养不良人数增加760万至1310万;2、供应链中断,粮食运输受阻。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宣布暂停、禁止粮食出口或对部分农产品实行配额等限制措施,对全球粮食供应链产生干扰,航运市场情绪和活动均受抑制;3、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在过去30年内翻了一番,2022年极端天气侵袭全球各地的现象突出,暴雨、洪水、干旱等灾害接连发生,成为粮食不安全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

四是2023年粮食前景并不乐观。多个组织和机构预测粮食安全前景并不乐观,2023年粮食安全危机将与2022年不同,甚至会变得更糟糕,若不快速、有效、战略性地解决问题,粮食安全可能成为导致全球经济萧条的开端。2023年1月—4月数据显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基本处于高通胀状态,64.7%的低收入国家、83.7%的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89.0%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食品价格通胀水平超过5%,多国超10%;约81.8%的高收入国家正在经历食品价格高通胀。在食品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总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均被统计的159个国家/地区中,84.3%的国家/地区食品价格通胀超过总体通胀水平。

报告认为,2023年年初至今,四个动态尤需关注:1、国际粮商巨头陆续离开俄罗斯市场,《黑海谷物倡议》续签存异议;2、五大国际机构负责人联合发表声明,呼吁加紧应对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危机;3、美国人辛迪·麦凯恩接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4、七国集团(G7)炒作、“担忧”中俄通过供应粮食“干扰”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