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MOOC在全球迅速兴起,其凭借完整的教学过程、良好的交互性及有效的教学评价形成一套全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并探索出一些有效商业模式。

(一)MOOC在全球迅速兴起的原因

1、美国大学探索MOOC发展

近几年,美国大学普遍存有危机感,其认为高等教育已到达变革紧要关头,并积极致力于降低教育成本及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在最近几十年,美国高等教育存在“过剩”现象:本科生过剩的课程选择、教授过剩的研究生及师生过剩的校舍,这些过剩加重了学校的支出负担,推动美国大学探索新型教育模式,MOOC模式由此得以发展。

2、名校名师的参与加速MOOC发展

MOOC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名校与名师的优质资源。如成立于 2011 年秋季的 Coursera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招募了包括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来自四大洲 62 所知名大学,名师、名校和名课的影响力带来超过 200 万的注册学员,使MOOC课堂迅速兴起,加快其发展步伐。

(二)MOOC的核心特征

1、拥有完整教学过程

MOOC涵盖了每一个教学环节,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过程。MOOC拥有课前讲义、课堂提问、随堂测验、课后作业与交流、期终考试和结业证书,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得到相应的反馈与评价等信息,从而使MOOC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在线教育生态系统。

2、重视教师、学习者和平台之间的交互性

MOOC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充分利用自身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的优势进行交互。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主要包括学生对老师的测试、作业等要求的回应,老师对学生疑问的解答等;学生甚至可以按自己的进度选择性接收学习内容;此外,MOOC可开设专门的课程论坛便于学生充分交流,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保证了学生在线学习的持续专注。

3、运用机器判分机制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合理的机器判分机制有助于在线教育完成学习效果评估。由于MOOC在线用户较多,需要承担更多的系统自动测评任务。Edx为教师提供直观评分权重分配工具,方便教师对学生考试及作业进行评分;Coursera为学习者提供多次自动测试机会,每次测试后学习者通过系统可以得到分数反馈;Udacity的学习者通过提供Submit Answer,可以及时在output中得到反馈答案。

(三)美国MOOC商业模式探索

1、通过收费证书实现盈利

MOOC的课程大多为免费和公开,而如Coursera等则以收费证书等形式盈利。Coursera为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提供正式的付费证书,每份证书的价格是50美元。这项服务在2013年第一季度为Coursera带来了22万美元的盈利。这些盈利不但可以负担Coursera的运行成本,而且还给相关的合作学校带来收益。

2、通过收费学分实现盈利

MOOC通过与传统教育的结合,实现盈利目的。尽管MOOC课程本身是免费和开放的,但是学生要获得正式的大学学分或者学位,则需要交纳相关费用。例如Udacity,在州立大学系统的圣何塞州立大学中尝试了三门MOOC课程,学生需要为每门课程缴纳150美元的费用,通过学习可以取得圣何塞州立大学的正式学分。

3、通过课程版权费用实现盈利

MOOC与愿意使用MOOC课程的大学签订付费协议,以此出售课程版权。Edx为伙伴学校提供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由Edx帮助伙伴学校制作MOOC课件,伙伴大学向Edx MOOC交纳25万美元的相应费用;另一种是Edx指派一名项目经理,协助伙伴学校制作自己的MOOC课件,并从课程的收益中收取5万美元的订金。目前这种盈利模式也较受MOOC的欢迎。

4、通过向企业推荐学生或发布教材广告实现盈利

企业服务也是MOOC的一个重要盈利之道。如果企业想获得学生MOOC的成绩单,或者是希望MOOC平台提供成绩前10名的列表,就需要交纳相关费用。同时,MOOC平台通过课程可向学生投送相关出版社教材和书籍的广告,这也是主要经济来源之。

二、中美教育思维方式、录取率及制作内容水平等存在差异,导致MOOC在我国发展缓慢。

1、中美教育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中国教学多以网络大学、网络中学和网校为主,而在美国MOOC发展迅速,其根本差异就在于中美思维方式的不同。美国在大学本科教育之中,以通识教育为主,多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个性,主张批判精神;而中国教育以考学为目的,学生学习方式多呈“填鸭式”教学,长期以往,削弱了学生学习与选择课程的主动性。

2、中国大学录取率远高于美国

中国参与大学比例高于美国将降低中国学生对MOOC的使用需求。美国仅有百分之五十的高中生可以参与大学教育,在低收入家庭中,这个比例更低,而中国平均高考录取率在2013年已达到百分之八十。从需求来看,中国对MOOC的需求相对低于美国。

3、中美MOOC教学内容与方式差异较大

中美两国在MOOC的授课内容与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华录•北京易华录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徐一丹认为,中国MOOC发展仍处于“线下教学内容照搬至线上”阶段。然而,在美国,授课老师在开课前平均需花费100个小时进行课前准备,每周花费8小时为学生解答在线学习疑惑,同时每门MOOC课程至少有一位助教为学生提供反馈。美国MOOC课程已形成团队化运作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中国单向性和缺乏互动性等特征仍亟待转变。

三、国内MOOC发展正面临优质资源不足、证书可信度低等问题,同时传统教育在MOOC模式的冲击下将面临挑战

1、优质资源不充足是核心问题

国内MOOC优质资源未形成规模。国内虽已有精品课程,但没有形成大规模以用户为中心建立的个性化课程。而国外MOOC课程一部分由教师团队设计,另一部门由Google或者微软等公司共同设计,其课程特点更在乎交互性,意在还原真实学习情境,培养高度参与的学习社区。

2、证书及信誉有待被社会认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殷丙山认为,MOOC在中国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是其证书和信誉是否会被社会认可。一方面,MOOC得以长期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保持它的信誉度,让大规模学生主动参加在线MOOC课程组织的在线考试,保证较高的注册和学习率。另一方面,国内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MOOC课程取得的证书可以被商业机构认可,这是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动力。

3、传统教育或将面临挑战

MOOC对传统教育技术、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都将产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一旦MOOC普及化,课程计入学分,将打破地域界限,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将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着MOOC在中国的发展,学生或将通过平台选修课程,如果学分可以被部分高校认同,这意味着其他学校的同类课程教师将面临一定冲击。

四、针对我国MOOC发展缓慢的现象,可通过构建虚拟社区管理团队、建立“学分银行”体系、深化并完善平台公共服务职能及扶持有能力企业优质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其发展。

1、构建虚拟社区管理团队

我国MOOC发展需借鉴国外开放软件社区的虚拟学习社区,依靠其提供完善的学习服务机制来保障社区的有效运转。建立社区运营管理范式或组织架构,这可使MOOC更容易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学习社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中去,也使社区不单单是针对一个课程,也针对一类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而保证学习者充分投入和使用该平台,增加用户的黏性。

2、建立“学分银行”体系

MOOC需要通过将课程和学分与文凭挂钩,使学习者把单纯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其看重并能带来收益的东西,是其长期发展的关键。因此建立“学分银行”体系将有助于学习者增强坚持动力,降低流失率。同时,随着在MOOC中有效、积极的学习者比例的增加,将会推动学分收费等盈利模式的发展。

3、深化并完善平台公共服务职能

中国现有的MOOC实践,应积极推进从平台到内容、从服务到运营的整合职能。建议主管部门给予扶持,统一标准、调动业界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内容开发、资源整合,进一步提供优化学习价值链的运营服务。发挥企业市场洞察优势及需求调研优势,使内容开发深度匹配市场需求;建立并提供一套平台学分记录、存储及转换的技术服务标准,支持不同类型课程的共享与互认,使平台公共服务引导MOOC可持续化发展。

4、扶持有能力的企业推进优质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已出现多种类、形式松散的民间MOOC联盟,联盟间利益分配问题矛盾突出,无法实现共享。主管部门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进入非学历教育及培训领域,扶持有能力的企业牵头资源的共建及内容的共享,鼓励探索并建立专业的第三方管理机构及市场服务机构,以市场为先导,推进MOOC平台的优质资源共享。